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宗本义》与《涅盘无名论》的作者问题

    维摩诘经》卷六:「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何志求?」生注云:「三乘同以无得为怀。」(同注14,页388下)  [38] 这两种智慧,般若经又称为「道智」、「道种智」;唯识家每称为「根本」、「后得」。也有...作,且树立其「根本观点」[3],未有所论述。任继愈、洪修平认为〈宗本义〉与僧肇思想一致,但论证不多。由于前人较着重于〈宗本义〉与《肇论》其它篇章的对比,因此,本文期将〈宗本义〉与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7.html
  • 僧叡思想研究

    。缘起(无生)涵蕴般若之道用,功德展显  般若之深邃,根本(大明)乃所欲得之道果,然于开始时,  即须勤加实践,方便(沤和)于开始时,即须善为运用,以谋  臻于最终之悟境。僧叡复云﹕  「寻幽宗...魏晋玄学与佛教思想交涉之际,僧叡深体汉译佛典之伤本乖  趣,舛误失义,然却未囿于此,而有其般若观、法华观、禅  观与判释观,以成其大乘佛教之思想。此外,并指出僧叡主  倡「禅」「」双运之观点乃其思想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970918.html
  • 唯识学上之种子义

    疏钞解云:「  由佛大定故,遂起根本智证真如;从根本流出后得,从  后得起大悲。大悲观诸众生,即起化身,八相成道;说十  二分圣教。此教法是真如家平等流出,相相邻近,犹如智证  真如能断惑,若有闻此...为简此等,说恒随转。说种子要是恒时一类相  续,没有间断,非是转易,方成种子。就是说,前七转识,  是间断,是转易,不可为种子。第七识即指有姓人第七,至  后得,有无漏转易,是有间断,--无姓第七,...

    雨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0.html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现摘录夏神宗遵顼光定四年(1214年)《金光明最胜王经发愿文》如下:  朕闻我佛世尊,以根本,证一味真实义,得后因缘,开千殊妙法门。其中守护邦家,蓄积福智,兼备世俗胜意,利益今身后世者,唯此《金光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1)

    庄严般若波罗密多教中一分‘卷 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六卷  佛说放无垢光明人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二卷  佛说守护大干国土经三卷 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二卷  佛说遍...十二部 一百五十五卷)  沙门惟净(七部 一百二十一卷)  沙门慈贤(十部 十四卷)  沙门吉祥(二部 八卷)  沙门日称(七部 四十六卷)  沙门慧询(一部 十六卷)  沙门绍德(一部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473408.html
  • 宋朝的佛经翻译

    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润文,殿头高品郑守钧监译。  45、《轮王七宝经》一卷;  46、《胜军王所问经》一卷;  47、《大方广未曾有经方便品》一卷;  48、《最胜妙吉祥根本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...智逊、仁彻缀文,沙门守贞、从志、道文、云胜、怀哲、句端、守賛、道一证义,枢密副使工部侍郎杨砺润文,殿头高品郑守钧监译。  33、《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》七卷。  34、《护国经》一卷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3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一切法本不生”,归结到一个字,就是“空”。解脱就是以般若的根本观察作为诸法的本质的“空性”,达到无分别的境界。而龙树将般若的“空”义转变到“无自性”上面。也就是说,有为诸法都没有自身独立的存在,而是...反思(即所谓“四寻思”与“四如实”),最终认识到一切唯有言诠;从而破除对语言法的迷执,而悟入寂然之本体(此见《辩中边论》第五等等)。而大乘十地的修行,根本在于以彼无言之,数数断除言说法之根源——意言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《大乘起信论讲记》为主

    烦恼,若能转不觉而成大觉,无明的生灭相便成为如来随缘摄化的三业大用。所以《起信论》的造论因缘,就是「为令众生离一切苦,得究竟乐。」离杂染的烦恼,而得佛的根本及自然业智(后得)。   印老告诉我们...著述,可以让我们知道佛陀释迦世尊所留的遗教,主要是给人间用来离苦得乐的观念及方法。可是他的读者们,几乎都被他渊博的佛学知识及缜密的思辨智慧所吸引,很少能注意到印老弘法的根本目的何在?因此到了1989年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74101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智慧成就福德;由方便智慧长住世间。但是,我们不要被烦恼所迷,生死所迷,不被三界所迷,还要生大智慧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安住上舍,三轮体空,度而不度,说而不说。远离执著。如是而观,方能生智。此,名之曰:实相。名之曰:根本。能破我法执,打破烦恼缚,跳出生死海的。这就使我们得了双果。一者大悲度生,一者大智离相,二者结合就是菩萨道?答:也就是具备大智大悲,摄受众生度化之,心里清净,无执著,行佛道者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“现代禅”思想

    这样清晰严整的次第施设,既符合先具足‘世间善行’,后修‘出世间行’的修学次第;又具备先断见惑,后断思惑;先契入‘根本’,后充实‘后得’的佛法通则;既呼应新时代世间智者的价值观,又统贯佛法大小显密的...实践,李先生在1988年3月,自认为得到了根本的安心。   由于他在修学的过程中,与当时的佛教知识青年界有较多的互动,因此,当他获得大安心之后,许多都市中的青年佛教团体,也纷纷邀请他开课授禅。其中,...

    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088591.html